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2的文章

21年日大培育計畫啟動

圖片
  21年日大培育計畫是在跌跌撞撞中展開的。做為一個日大的"初心者",我只能厚著臉皮冒著被前輩們打槍的風險盡可能地蒐集飼養日大的相關資訊與技巧,好在前輩們都很親切與熱心,沒有把我當作是來亂的"大叔"。在此特別感謝 喜蟲 阿立,Ookuwa Taiwan Cyt 和 Dorcus Mania YYH,幾位前輩對於日大的無比熱情和飼養經驗為我這個小白提供了許多幫助。 21年種親個體是來自台灣 "久留米血統" 紀錄保持人 Cyt先生的19KM-01同腹對蟲,種親配對的時間稍早,初春即完成配對,原計畫3月中旬投產5月取幼,但過程中一度遭遇寒流加上對產木的濕度拿捏不當,產木硬是拖到4月初才開始出現咬痕。 無奈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第一輪產量出奇的少僅取得5幼+2顆卵,失望之餘還是只能摸摸鼻子盡快展開下一輪的投產,好在母蟲的狀態還不錯第2輪取得5幼+6顆卵。與之前飼養蘇門扁的經驗對比,日大的卵期確實比較難捉。孵蛋的過程中發現有個體約一周孵化也有個體拖了約2周才開始出現牙點,但慶幸的是21年總算順利取得17隻幼蟲開始我的日大初體驗。 來自Cyt先生的19KM-01(同腹對蟲80mm*50mm)是相當美型的系統,比例相當勻稱,丹波栗型的頭角顯得內斂且穩重。令人驚豔的是以80mm的體長頭部寬度竟達28mm,非常標準的倒三角身形。

KUA21-1過程檢討

圖片
      雖然尚未到羽化季,但按照目前取得的數據足以對21-22年的飼育紀錄進行分析與檢討了。 KUA21-1全程以自製的溫控設備進行管理並以鮑魚菌飼養,雖與Cyt先生慣用的袖珍菌是同屬性的菌種,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以第一次的換瓶紀錄來分析,相信一定程度的適應不良是存在的,然而考慮到日本大鍬的食性廣泛,以鮑魚菌瓶飼養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既然頭都洗一半了,只好堅持並交由時間來告訴我答案! 時間來到第二批次的幼蟲的第二次換瓶(第一次和第二次換瓶的時間差只有一個月因此一併檢討)。終於,適應能力好的公幼出現了,而且還是一次3隻,分別是29+與31g * 2,看來先前擔心牠們適應不良的狀況能夠稍微緩解。 然而興奮的情緒並沒有延續到第三次換瓶,最重的2隻公幼體重都跌落到27g (距離入菌的時間已過了9個月),慶幸的是第2重的29+有維持住。 根據Cyt先生提供的資訊,末重-7g = 蛹重,相信這三隻公幼還在達到羽化後80mm的安全範圍內。 備註: 關於31g公幼體重直落下的原因,若排除菌瓶適應不良的問題,推測是溫度過低導致的。從一月上旬開始便將溫度控制在18-20度,這樣的溫度條件維持了約2個月,長時間的低溫致使幼蟲食欲低落並以自身累積的能量過冬。相信對於高度適應家養環境的久留米日大而言,應該不需要過低的溫度來促使蛹化。當然,這只是我的臆測,22年的蟲季也即將到來,借鏡21年的經驗,屆時稍作調整並交由22-23年的幼蟲們來驗證了。